治理学术不端应有长效机制
发布时间:2012-10-12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来源:starark.126.com

文章来源新华社

美国《国家科学院学报》1日发表的报告显示,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有恶化趋势。而且,学术不端问题并非哪一国的专利,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同样严峻。这表明,治理学术不端绝非朝夕之功,迫切需要长效机制。

  首先,对学术不端应明确零容忍态度,不护短、不手软,以维护学术界的公平、正义。

  求真务实是科学研究的真谛,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学术不端行为接连不断,爆出了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舍恩、韩国的黄禹锡等重大丑闻。这些行为在损害公平正义的同时,也破坏了公众对科学界的信任,对老实做事的科研人员更是极大的不公。学术不端事件激增,凸显了治理的重要性。对于科学界的癌细胞切不可心慈手软,否则,一旦其恶性扩散,科学界将病入膏肓

  在打击学术不端方面,美国科研界的某些做法值得借鉴——有学术不端行为者一经发现,轻则数年内不得申请国家科研资金,重则身败名裂,永远被阻隔于学术圈之外。以2002年的舍恩丑闻为例,这一事件中令人印象尤深的是贝尔实验室的较真。舍恩是这家老牌实验室有史以来第一个被查出的造假者,贝尔实验室在接到投诉后不避家丑,不怕丢面子,认真面对同行的质疑,请外单位专家调查,并在得出结果后毫不留情地清理门户

  其次,要为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。例如,在成果评价方面应更注重科研人员的论文质量而不是数量;为研究人员提供更稳定、可持续的经费来源,避免科研人员因争夺经费而走邪路;创建更多合作性、更少功利性的科研文化等。

  耶希瓦大学教授、《mBio》杂志总编阿图罗·卡萨德瓦尔认为,学术不端越来越多地归因于日趋功利的科研文化,因为在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科研人员获奖比例更高,更容易得到声誉,在经费、职务等方面也有更多机会。科研已成为赢者通吃的游戏,这也诱使科学家们走捷径,在某些情况下伪造数据或出现其他不端行为

  卡萨德瓦尔说,科学家也是人,也会屈从于诱惑和压力,特别是在申请资金但面临大量竞争的情况下。调查显示,2005年之后,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研经费发放尺度更严格、竞争更激烈,正是从当年开始,全球生物医学领域的论文撤稿数量呈火箭式上升。两者之间的同步表明,经费申请的功利化与学术不端之间有密切的关联。

  此外,应加强早期科研职业道德建设,例如在大学中普及科研职业道德教育项目或课程,在这方面多投入精力既有利于年轻科学家的成长,对建成良好的科研环境也非常重要。

 

中共内江师范学院纪委  版权所有

地址:四川省内江市红桥街1号  邮编:641100